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年收入12万算高收入?一则话题近日引爆朋友圈。不过时光倒流,在解放前的上海,产业工人和工薪阶层能有多少收入? 早在1843年,上海第一家使用机器印刷的墨海书馆创办,此后外商航运、修船、缫丝、烟草、制药和公用事业等企业出现,诞生了上海第一代产业工人,“工资”也随之出现。到了19世纪60年代,上海对外贸易和航运事业发展,出现海员和码头工人。1894年,上海外贸企业已经有职工3.6万人。191...
数中国历代画家,唐寅是最为知名者之一。我年少时,“点秋香”、“三笑”之类戏曲片已在荧屏上播映。然而,这段妇孺皆知的“绯闻”,纯系小说家和戏剧家们的杜撰。实际上,据《茶余客话》和《耳谈》等笔记记载,明代历史上确有一个名为秋香的婢女,但与之有“瓜葛”的人不是唐寅,而是一个名叫陈元超的书生。好事者把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附会到了唐伯虎名下,实属有意为之。 唐寅苦命,一生有“三不幸”:其一,唐寅25...
梁山泊108条好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成了不可磨灭的文学形象,然而,最早资料所记载的,与小说所描述的,有很大区别。 最早有关记载宋江的材料《大宋宣和遗事》只说有36条好汉(不包含宋江,是指宋江部下),他们就是:宋江、吴加亮、李进义、杨志、李海、史进、公孙胜、张顺、秦明、阮小七、阮小五、阮进、关必胜、林冲、李逵、柴进、徐宁、李应、刘唐、董平、雷横、朱同、戴宗、王雄、孙立、花荣、张青、穆横...
宫门口三条二十一号鲁迅故居,是鲁迅先生在京的最后一处寓所,也是鲁迅在京四处故居中惟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最完整的一处遗址。 1923年10月30日,鲁迅买下这个6间旧屋的小宅院,议价800元。由于原有的6间旧房十分破旧,只有翻建才能居住,为了节省开支,10月31日,鲁迅亲自绘制房屋改建图3张(即现在的鲁迅故居规模), 翻建于1924年5月24日完工。由于当时鲁迅的经济十分拮据,...
代笔书画,古已有之,这似乎是圈内公开的秘密,并不觉得有什么失德之处。文徵明、董其昌等都有很多代笔字画,谈起来不过一笑而过罢了。 张伯驹在《梅兰芳画梅》一文中,公开了梅兰芳的代笔:“梅兰芳畹华画梅,因人求者甚多,无暇应接,而又不愿开罪于人,遂倩代笔者为之。在己卯岁(卢沟桥事变后)畹华居香港以前,为汤定之涤代。汤画有文人气,殊雅致。畹华后归京,而定之于戊子岁殁,则由汪蔼士代。汪虽专画梅者,而...
东王杨秀清“逼封万岁”,学界历来多视为触发“天京事变”的直接导火索。“逼封”一说,从太平天国方面的记载来看,仅见于忠王李秀成兵败被俘后的自述。李秀成说:“因东王天王实信,权托太重过度,要逼天王封其万岁。那时权柄皆在东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万岁。” 还有“加封万岁”说,来自翼王石达开临刑前的口供:“洪秀全本欲杀杨,口中不肯,且故意加杨秀清为万岁,韦昌辉忿气,把杨秀清杀了...
在中国古陶瓷史上,有无数鲜为人知的窑口,由于缺少可查的资料或者说没有足够影响的可以说明这个窑口的陶瓷产品,这些窑口便不太会被人们关注和认识,即使出土的数量还可以,也只能作为XX系偏窑口的东西被人收藏;绩溪窑便是这样一个在夹缝间生存的皖南地方窑口。 根据1993年对绩溪县境内7处五代至北宋时期窑址的发掘报告,发现这里大量生产的是青瓷,这些青瓷有明显的越窑青瓷风格。只是由于其胎体的灰暗和支点烧痕...
江西省博物馆馆藏瓷器精品中有一件十分珍贵的棒槌瓶(图1),器高49.6厘米,口径13.4厘米,底径11厘米。 瓷瓶形制较为高大奇特,整体上(口、颈、肩)圆下方,撇口,长束颈,形似喇叭。丰厚的圆肩只有狭窄的弧面延展,便硬折演变为长方腹。腹壁四面形如丰满的美人肩截面一般。腹体四面上宽下窄,内外复层。方宽足,平砂底(图6),中间有一施釉凹方,三行竖刻“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款。 在清代康熙年间...
以钴为呈色剂的蓝釉在中国始见于唐三彩陶器,而用于瓷器,则始创于元代景德镇窑。元代蓝釉瓷,传世完整器十分稀少,全世界仅存10余件。明代宣德霁蓝釉瓷器最著名,也很名贵。明清蓝釉又习称“霁蓝”,嘉靖蓝釉瓷器较为盛行,造型品种丰富多彩。明清的案头小品雕塑盛行,能工巧匠层出不穷,流派纷呈。 如图所示,霁蓝釉老翁瓷雕9.5厘米,作品把老翁和竹篓雕得生动鲜活,造型富有动感。站立的老翁头戴霁蓝小帽,身着霁蓝...
前些年,笔者收藏了一对粉彩博古纹冬瓜罐。此罐高32厘米,口径8.3厘米,罐的腹部周长72厘米、底径15厘米。 这对粉彩冬瓜罐,胎质比较坚硬、细腻,釉色白亮,画工流畅。红、黄、绿等颜色艳丽,给人的感觉美观、清秀,古朴大方。罐盖上有尖圆钮。罐的肩部绘有黄绿两色几何纹,间饰的开光内牡丹花瓣在绿叶的陪衬下,惹人注目。罐身主题纹饰为博古纹。古器上的梅花、牡丹花栩栩如生,争奇斗艳。它们分别镶嵌在罐身的前...
宋代五大名窑:哥、汝、官、定、钧,就数哥窑没有确定窑址,所以缺少地下考古物的依据,于是造成了宋代哥窑器的鉴定难度。同一件东西,各路专家说法迥异,使藏家无所择从。据说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的皇家哥窑传世品还需重新认定。宋哥窑器的神秘莫测也就不足为怪了。 笔者藏有一件宋哥窑炒米黄釉贯耳瓶的残件。该器高11.5厘米,腹径7.5厘米,口径2.8厘米,底径5厘米,瓶颈长7厘米,口沿旁有两只直筒形贯耳。底足...
此塔为清宫旧藏,通高123厘米,底座径22厘米,塔身八角形。塔基上下有青金石、翡翠嵌成的莲花瓣,束腰处有呈托举状的小金人八个。塔身八面均设有佛龛,内设佛像,龛门沿嵌红宝石一周。塔刹九层,每层八个佛龛共七十二个佛龛,龛内佛像分别用白玉、玛瑙、青金石、翡翠、碧玺、琥珀等制作。每层间有青金石塔檐,龛门均嵌红宝石一周。华盖周沿垂以松石、青金石制成的万福万寿璎珞。 此塔造型新颖独特,工艺精美别致,整体...
器微侈口,直颈,平底,圆腹似球,故名天球瓶。口以海水纹、如意云头为边饰,近足处饰莲瓣纹,瓶身满绘龙穿花纹饰,龙张牙舞爪,双角向后伸展,龙身卷曲,作腾飞游动状,刚劲有力,穿插自如,生动活泼。青花发色鲜艳,笔意流畅自然。 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一种瓷器造型,始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天球瓶”原名为“千秋瓶”,象征着“千秋太平”之意。清雍正、乾隆两朝时值盛世,仿古风盛行,乾隆帝又极爱珍瓷雅器...
新中国成立以来,南京开始旧城改造,许多地下文物随之出土。大量的陶瓷残片吸引了众多古陶瓷爱好者,形成了瓷片族。他们数十年如一日曾跑遍了秦淮河畔以及各个建筑工地、废土场,寻寻觅觅,其中不乏古瓷珍品。 春节期间小聚,他们带来了珍品瓷标十数件,其中宋哥窑残片三件、龙泉哥窑残片一件,均为罕见之物。 1、哥窑炉残片一件(图1),尺寸13×5厘米。黑胎从破面看胎薄釉厚(俗称夹心饼干),釉面厚而凝重,...
河北省邯郸市峰出土了一明代磁州窑法华彩釉雕塑圣母玛利亚神像,虽为上半部的残件,却称罕见。笔者也收藏一件完整的圣母玛利亚素胎瓷塑,高17厘米,两爿合模,造型逼真写实,人与衣着中西合璧。她面貌丰腴,弯眉大眼高鼻,面目清秀俊美,脸露慈祥微笑,俨然一外国贵妇的形象。但穿着却是中国式的,戴明代士人冠帽,后垂双带,佩鸡心珠宝凤冠,交领上襦褶裥下裙,长袖短衣,细褶霞帔,腰带挂“宫绦”。右侧怀抱一婴孩,站立在四方...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